发布时间:2022-07-10 浏览次数:2364
乡村振兴,人才先行。近年来,我市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,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,通过支部引领、党员干部带头,为乡村振兴汇聚有力的人才力量。本期《振兴路上党旗扬》专栏,来看我市坚持党建引领,促进人才队伍发展壮大,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厚植土壤的做法和成效。
宿羊山镇徐楼村有着丰富的大蒜种植和管理经验。大蒜种得好,除了管理,选种特别重要。村党总支书记吴涛发现每年种蒜季,大多数村民都需要从外地购买蒜种。
宿羊山镇徐楼村村民贺增说:“蒜种得不断地更新,自己留蒜种产量低,前几年都在济南白桥拉来的蒜种。”
吴涛看到村民购买蒜种困难,就萌发了发展大蒜良种实验基地的想法。经过村两委讨论决定,村集体规划建设了占地50亩的大蒜良种实验基地。吴涛说:“想通过我们自己培育出来这些蒜种,个头也高,皮色也好,让它去超过外地的蒜种。”
在良种实验培育过程中,吴涛虚心向农业专家、技术人员学习,由于受文化的限制,不能很好地领会技术专家的意图,这时他深刻意识到文化短板。在我市人才政策的支持下,徐楼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先后有6人完成了学历水平提升,两委成员大专学历占比超过了80%。有了知识充实大脑,村组干部在良种实验中得心应手,各项工作开展游刃有余。
吴涛介绍,从去年开始徐楼村建设了蒜种实验田,进行了邳蒜6号、徐蒜918、徐蒜917等品种实验,预计明年种子品性能稳定下来,村民能种上我们自己培育的蒜种。
徐楼村村支两委素质、能力的提升,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得到了体现,从治理村庄环境,到绘制文明新风墙画,再到建设游园广场,一个个惠民举措得到落实,让群众生活环境更美好。
八义集镇苗楼村作为曾经的省定经济薄弱村,穷家难当,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“瓶颈”。三年前村集体收回200多亩的公共空间,村党总支书记李峰就盘算着如何能让土地产生更大效益,在市委组织部组织的一次外出学习中,给了他很好的启示。李峰告诉记者,在一次市委组织部安排的参观学习活动中,他看到无锡市一个山区,利用良好的环境搞起了民宿旅游,种植、养殖都是生态无公害的,不仅能留住游客,还能带动当地的农副产品销售,收益很高。这对他触动很大。
参观学习后,苗楼村村支两委说干就干,通过土地流转、转变土地经营模式等方式,建起了200多亩的“八义田园”农场,鱼塘里养鱼、种莲藕,围绕池塘还种上玉米、大豆以及果树等。但是村组干部大部分是本村村民,都是常年种地的“泥腿子”,对于特色种养,他们都是“门外汉”。缺啥学啥,为了管理好农场,村组干部、农场管理人员多次外出考察学习,逐渐从“门外汉”变为“土专家”。
于亮就是典型的代表,作为苗楼村村组干部,在接触农场之前,他对养鱼技术一窍不通。后来通过阅读养殖书籍、外出学习经验等方式,不仅逐渐掌握了各种鱼类的养殖技术,而且对鱼塘管理工作也是驾轻就熟,被村民称为“鱼专家”。
有了技术支撑,八义田园农场实现了鱼类的合理混养,成品鱼达到了“生态无抗活鱼”的标准,不仅每年给村集体带来近百万元的收益,而且成为周边养殖户学习的新模式。李峰介绍:“我们坚持无抗养鱼,鱼的品质好,价格高,周边群众看到了我们这种养殖模式的好处,到我们这边来学习,技术人员就把这些无抗养鱼的技术方法都写在纸上,交给他们,让他们学习。”
无论是徐楼村党员“上大学”,还是苗楼村积极培养“土专家”,都是我市注重乡村人才培养的体现。近年来,我市与开放大学合作,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,三年来共有588名村干部完成了学历提升,实施的“211雁阵”工程,累计招聘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460人,为乡村振兴点燃人才引擎,提供不竭动力。邳州市报